中国水利网站-专题关注-新闻专题-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报道-地方新闻_水利信息化_爱游戏官方全站app官网入口

水利信息化

中国水利网站-专题关注-新闻专题-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报道-地方新闻

时间: 2023-12-11 00:23:14 |   作者: 水利信息化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回答水利部在推动重大农业节水工程方面有何种考虑时指出,水利部将从加大已有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新建一批节水型灌区,全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三个方面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李国英指出,今年5月21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共有五类,即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新建灌区工程、重大水源工程、重大调水工程、江河湖泊重大骨干治理工程,其中,前三类都与农业灌溉相关。把节水排在第一位,充足表现了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

  水利部将在三个方面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一是加大已有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到2020年完成全国434处大型灌区和2157处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二是新建一批节水型灌区。计划在三江平原、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大中型节水型灌区,到2020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0.05亿亩。第三,全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将区域性、规模化推进,除东北节水增粮行动之外,适时启动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行动。同时山丘区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积极发展集雨节灌,水稻产区全力发展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到2020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60%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2提高到0.55以上。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在回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落实情况时表示,今年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考核工作组,制定了考核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工作。整体看来今年全国31个省区市考核结果都是合格以上,其中山东、上海、天津、江苏考核的结果是优秀。

  陈明忠说,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主要分两个内容:一是考核三条红线、四项指标;二是考核各省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情况。从全国来看,31个省区市总用水量控制在6183亿立方米,在年度目标控制的范围以内;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完成了年度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了24.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3%。整体看来,这四项指标都达到了年度考核目标,但是省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平衡。

  水利部将对一些超过红线的,或者接近红线的地区实施严格的区域限批,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的批准。同时将考核结果提供给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接下来还将加强完善考核方案,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回答我国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运行管护有何扶持政策时表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着非常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财政资金给予高效节水灌溉更多的支持,对工程运行管护给予指导和适当补助,减轻农民负担。

  李国英指出,目前,对于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中央财政对我国西部地区补助80%,中部60%,东部地区30%,同时要求地方财政补助剩余的部分,农民只承担适量的投劳;对于区域规模化推进的高效节水灌溉,中央财政补助60%,地方财政补助30%,剩下的10%由农民筹资和投劳。因此,在粮食产区,农民承担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的投资负担较小。对于高的附加价值的经济作物产区,投入产出比高,财政对节水灌溉的补贴要比粮食产区小一些。高的附加价值的经济作物以喷灌和滴灌这种高效灌溉方式为主,经营者仍然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强度较大。

  李国英表示,水利部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来建立农业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推行相配套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逐步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和支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在介绍我国节水灌溉水平与世界发达地区差距及今后发展的目标时表示,目前,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建立完备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灌溉设备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拥有2000多家节水灌溉厂家,3000多万亩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供应生产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王爱国表示,与发达国家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部分节水灌溉产品质量上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工程运行管理还很粗放,特别是按照灌溉制度科学使用节水灌溉设备上还有差距;三是综合运用各种节水措施,特别是与农艺、农机等措施的有机结合不够,农业产出水平上与以色列、美国等领先水平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王爱国介绍,我国将加大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力度,并且注重引进、消化、集成、再创新,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工程措施与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结合,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用水效率和产出效益。同时,加强节水灌溉商品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培训。

  李国英补充强调,我国节水灌溉与发达灌溉国家相比,在技术推广体系、基层服务体系方面还需要多下功夫,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我国节水灌溉健康快速的发展。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回答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是否有下降的空间时指出,水利部将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逐步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社会的比例。

  李国英指出,我国用水总量在不同的阶段有明确的目标。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8140亿立方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到2020年将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到2030年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全社会的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等也在增加,供需矛盾会慢慢的突出。

  李国英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水利部考虑农业是全国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占社会用水总量的55%。但是,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并不是很高,只有0.52,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48%的水在灌溉的过程中被浪费掉了。因此,水利部将重点在农业灌溉节水的领域加大工作力度,让农田灌溉用水占全社会的比重继续下降。随着我们国家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推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将会继续得到提高,预计到2020年,提高到0.55,到2030年,提高到0.6。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在回答水污染对农业灌溉的影响时表示,水利部严格遵照国家规定的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做灌溉,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的管理要求做管理,将水污染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降到最低。

  陈明忠指出,总体来看,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发展农业灌溉、搞水利灌溉规划和发展灌溉面积的时候,水利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业灌溉水质标准进行发展,坚决反对用不达标的水进行农业灌溉。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把重要江河湖泊分为一级功能区、二级功能区4493个,其中含625个农业用水区。目前水利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办法,对每类水功能区分别提出不同的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的管理要求来管理。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回答何为节水灌溉节约水量使用权交易和政府回购机制时指出,节约水量使用权交易和政府回购机制,是鼓励农田灌溉节约用水的一种激励机制,将促进农户对灌溉新技术的采用。下一步准备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这种机制。

  李国英说,节水灌溉节约水量使用权交易机制旨在通过逐级分配农业用水的水权,一改过去“大锅水”情况造成的用水浪费,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数据表明,大水漫灌一亩地平均需水400立方米,喷灌将使这一数字下降到200立方米,滴灌将再节约一半,降为100立方米。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用水户最初分配的水权将有剩余。农村用水权的交易机制将使用水户在节水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用水户可以将剩余的水权卖给由于土地流转、规模扩大而又无法再向政府索取用水权的相邻用户,双方协商价格,形成交易机制。当用户无法卖出剩余水权时,政府建立回购机制,以高于卖出价格收回水权,鼓励用户节水。农民在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节约的水还能够得到一笔新的收入。

  李国英指出,这些交易机制已在国内一些地方开始推行,如甘肃黑河流域的张掖地区,农民之间已经用水票开始做水权交易;湖南一些灌区,政府的回购机制已经建立。水利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机制。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在回答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促进节水灌溉时指出,水利部制定价格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高效节水灌溉的“政策洼地”“投资洼地”,让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能够更多地投向高效节水灌溉。

  李国英说,未来计划在国家投入水源工程和骨干工程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田间工程。比如可以算出相应的投资量和投资回报率,向社会发布招商公告,明确资金的回报率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投资回收年限稳定;当出现风险的时候,政府补位,把投资者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限度。最终形成回报率不是很高,但是有一定回报,且长期稳定、风险较低的节水灌溉工程投资环境。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吸引社会资本或社会主体投标热情参加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灌区设置一个由农民群众代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乡镇政府、受益区经营者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对若干个投资主体投标进行评标,最后选中一个投资主体。由这个投资主体和灌区中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签订合同,政府作为第三方来监督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李国英指出,今年到明年的一年时间内,水利部将选择试点探索这种新模式。2015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最后形成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格局,推进我国高效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记者王浩宇滕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