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旧址:修缮工程即将完工 “南方海上长城”欲展新颜_水利信息化_爱游戏官方全站app官网入口

水利信息化

虎门炮台旧址:修缮工程即将完工 “南方海上长城”欲展新颜

时间: 2024-03-15 05:34:59 |   作者: 水利信息化

  虎门炮台位于珠江口岸,素有“中国南方海上长城”之称、“金锁铜关”之誉,在海岸设防中起到“控制咽喉”的作用,在战争及其后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发挥过及其重要的作用,是世界禁毒史和中国近代史开篇的重要见证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虎门炮台旧址,在国家、省、市的全力支持下,东莞自1996年起分两期对虎门炮台旧址进行修缮,其中第二期工程又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和第二期第一阶段修缮工程已完工。

  今年4月,虎门炮台旧址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开始实施,分别对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定洋台、蛇头湾炮台、临高台等四处文物遗址进行修缮。截至目前,工程总量已完成95%以上,其中,蛇头湾炮台已完成98%,临高台已完成99%。曾经历战火硝烟后沉寂很久的炮池、弹位、兵营、练兵场、围墙等,重新展现出原貌,向后人无声地诉说当年的历史。日前,记者随战争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修缮现场,感受曾经的峥嵘岁月。

  1982年,虎门炮台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划定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并实施《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保护规划》。流连于虎门炮台,不禁让人感叹一百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动荡而真实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处砂石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为了更好地保障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顺利实施,在项目施工前,战争博物馆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协调工作。

  一方面,召开技术交底会,把困难想在前头。今年4月初,战争博物馆专门召开了虎门炮台旧址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技术交底会。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相关专家就施工图、技术难点、施工计划等进行了介绍,就三合土实验、索道设置、毛石供应、寨墙加固强度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另一方面,开展馆校合作,为修缮工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2019年开始,战争博物馆与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进行合作,共同对虎门炮台旧址中的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蛇头湾炮台等7处遗址的三合土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取样分析,并取得了研究成果。其成果“中国广东虎门炮台遗址三合土的综合分析”已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上在线发表。这项工作为此次修缮工程中三合土的运用提供了更有力的科技支持。

  战争博物馆还多方协调,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保障。此次修缮工程的4处文物遗址分布在虎门镇多个社区。为保障工程顺利施工,在虎门镇宣教文体旅游办的全力支持下,战争博物馆多次与虎门镇的虎门寨、沙角、南面、镇口等社区以及虎门水厂等部门做沟通协调,并得到这些社区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2022年4月30日,虎门炮台旧址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正式实施,分别对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定洋台、蛇头湾炮台、临高台等四处文物遗址进行修缮。

  近日,位于虎门大人山上的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修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经修缮的古寨墙沿着山坡蜿蜒盘旋,宛如长龙卧于山间。

  据悉,寨墙全长1453米,高约2.1米,厚约1米,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外向的八字形枪眼。早在明洪武年间,虎头山(即大、小虎)已垒营设防,称为“讯地”。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移营至武山(威远岛上),名为“虎头门山前寨城”,后因水浅不能泊船而废。清初,迁至三门口(即九门寨),名为“虎头门山后寨城”。康熙十九年(1680年)又迁至石旗岭(即大人山),由东莞人士捐银7400余两修筑寨墙,长186丈,用三合土夯打而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扩建城寨,用砖石砌成。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置水师提督,衙署皆设虎门寨内,成为广东海防最高指挥部。

  据战争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万娟介绍,受自然和人的因素的影响,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全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多处墙体因风化导致局部坍塌,或者大面积倒塌;墙面生长杂草,一些树根对墙体导致非常严重破坏。本次施工内容有清除生长在寨墙上的杂草和植物根系,清理墙面污垢,采用黄泥石灰浆修补人为凿孔,人工拍实风化浮土表面。对坍塌的残墙体缺损部来修补,对顶部加铺三合土压顶。

  临高台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濒海台上方旗山山腰建造。为明台暗室组合,为本次修缮中最为隐秘的一个炮台。安放大炮处为明台,炮巷深长。两侧暗室为弹药库和兵房。炮位系水泥、砂石混凝土筑成;暗巷暗室用石、砖叠砌。临高台居高临下,补充濒海台之不足,又与之一气相连,声威互壮,扼守相宜。本次修缮包括修复炮池壁,铲除墙面风化抹灰,清理剥落表面污渍和植物根系;铲除水泥砂浆地面,夯实基层,修复三合土地面;清理通气孔,安装气孔顶盖。

  定洋炮台的清兵营房为此次修缮中最豪华的建筑。清兵营房共三间,总面宽14.85米,进深9.95米,为目前东莞管辖的虎门炮台顶级规模的一间营房遗址。拱券及西洋式柱头,加上砌筑材料的青砖和红砖,兵营的西式风格特点相当明显。定洋炮台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春,位于威远岛东南端之鹅山上。与第一道防线的沙角炮台遥相对应,扼守从三门口进入太平河道之要冲。本次修缮包括清理门楼拆除坍塌墙体并修复门;清理暗道及炮位,修复缺失的水泥砂浆地面;修复清兵营房三合土地面和屋顶、券拱门、门窗等;清理练兵场,对残墙进行加固。

  蛇头湾炮台位于蛇头湾山顶,为本次修缮中顶级规模,也是故事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炮台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第二次战争中的咸丰六年(1856年)被英军破坏,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蛇头湾炮台建于山脊地势平坦处,与南山顶炮台、镇远炮台呼应。蛇头湾炮台的建立使原来的“三远”(威远、靖远、镇远)炮台如虎添翼,加上江中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三处如“品”字,所辖水域为出入广州之咽喉。

  现存的蛇头湾炮台为光绪时期样式,整座炮台有三合土围墙环护,围墙沿着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的四周修筑,形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环护着炮台,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东面开大门。围墙内有两个露天炮位,一左一右,两炮位中间有暗道相连。围墙墙体厚约1.42米,高1.73米。

  据战争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许鹏介绍,由于年久失修,在修缮前蛇头湾炮台部分围墙墙体开裂倾斜,练兵场荒草丛生,暗道基本被堵塞,清兵营房更是坍塌损毁严重。本次修缮包括修复坍塌的暗道和墙体,清除坍塌物和杂草、杂土;清理围墙污垢,对倾斜三合土墙体进行校正和加固,对开裂、松散的墙体来修补和拆砌加固;对练兵场进行清理和加固,增设巡查通道;对清兵营房局部缺损进行修复。

  记者在修缮现场注意到,炮台围墙已修复完毕,暗道已可正常通行,清兵营房也已修缮完毕,实施工程人员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修缮中,实施工程人员意外在练兵场区域发现了4门道光时期佛山铸造的铁炮,这批铁炮是蛇头湾炮台建成后投用的第一批大炮,在第二次战争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每门古炮长2米有余,炮耳均被毁坏,2门古炮火门被封。万娟表示,蛇头湾炮台首次发现道光年间古炮,为炮台修建和在第二次战争中被毁的历史,增加了新的有说服力的物证。此前,蛇头湾炮台曾经历多次建设和毁坏,道光二十三年建设的蛇头湾炮台在第二次战争中被英军毁坏,光绪九年重建的蛇头湾炮台又在抗日战争中遭日军轰炸。目前蛇头湾炮台旧址的修缮工程其实是按光绪九年重建的蛇头湾炮台进行复原的。目前战争博物馆已向专业研究人员发出邀请,将对古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后期将经过“除锈—脱盐—缓蚀—封护”等方式对古炮进行保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审定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划方案的复函》“一次规划,分两期建设”的要求,在国家、省、市的全力支持下,虎门炮台旧址第一期修缮工程于1996年动工2001年完工,对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和销烟池旧址进行了维修,筹建了海战博物馆,完成了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期工程。

  根据文物遗址的轻重缓急的保存状态,第二期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虎门炮台旧址进行了第二期第一阶段修缮。施工内容有沙角炮台(沙角门楼,濒海台门楼,濒海台指挥所围墙,临高台门楼,前、后、左、右捕鱼台及清兵营房,捕鱼台门楼)、南山营(南山营炮台,南山营练兵场,南山营掩体墙,清兵营房遗址)、威远炮台(两个炮位,两段围墙)、靖远炮台(一段暗道)、镇远炮台(一段围墙)等。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于今年进行。

  在经过一、二期的修缮后,9座炮台、1处寨墙及相关道路设施将于2022年年底修复完毕,炮池、弹位、兵营、围墙等重新展现出原貌。目前开展的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建设项目于2017年8月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2018年10月,其勘察设计的具体方案获得广东省文物局批复。2021年10月,该项目获东莞市发改局批复。整个修缮工程概算总投资879.69万元。修缮完成后,战争博物馆拟在定洋炮台的清兵营房内,开展专题展览,展示炮台历史沿革、建造技术、历史故事等有关的资料,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