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技术这么厉害?让河北农田节水03亿立方米_农业信息化_爱游戏官方全站app官网入口

农业信息化

什么技术这么厉害?让河北农田节水03亿立方米

时间: 2023-12-11 00:28:38 |   作者: 农业信息化

  导读:从省土壤肥料总站获悉,今年,河北省将以农田节水、粮食增产增效为总体目标,以水肥一体化和地膜覆盖为主要技术方法,两项技术一年实现农田节水0.3亿立方米。

  从省土壤肥料总站获悉,今年,河北省将以农田节水、粮食增产增效为总体目标,以水肥一体化和地膜覆盖为主要技术方法,两项技术一年实现农田节水0.3亿立方米。

  今年,河北省将积极地推进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重点开展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设施保留及应用情况调查,在全省7个设区市的47个县(市、区)实施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项目20.2万亩。

  大力推进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015年度在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石家庄、邯郸等设区市的30个县(市、区),推广玉米、马铃薯、谷子、甘薯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蓄水保墒综合配套技术150万亩。2016年度,将在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等设区市的26个县(市、区),推广粮食及高效作物地膜覆盖蓄水保墒综合配套技术面积154.68万亩。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从始至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做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地膜覆盖有保持温度、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从河北省水利厅了解到,2015年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01,较2010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

  近年来,河北省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项目为依托,建设了一批从水源到田间的引、提、蓄、灌等农田水利工程,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95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5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12.3亿立方米,农田节水灌溉率达到68%,每立方米水粮食产量由5年前的1.25公斤提高到1.5公斤。

  河北省还在肥乡、元氏等49个县开展了县域灌溉预报,通过远程实时监测县域气象数据、土壤墒情、地下水埋深、降雨量、灌溉用水量、蒸发量等数据,实时预报灌溉时间和灌溉水量,并通过电视、网站及时发布灌溉预报,指导农民科学灌溉、节约用水。

  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内,将17万多亩土地的灌溉业务交给专业节水公司后,一年便可节水1200多万立方米,超过了西湖的蓄水量。目前,威县“建管服一体化”智慧节水灌溉项目正积极地推进,在全省首次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组建被当地百姓称为“农田物业”的灌溉服务企业给农民浇地,实现政府、农户、公司的三赢。

  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千米外的水喷头便自动打开。在河北省威县赵村乡,河北开源节水公司CEO赵文峰拿出手机,现场演示了“智慧节水灌溉系统”。“1万多亩地,浇水只要两个人,而以前至少需要200人。”赵文峰说,用该系统还能实现节水三分之一以上。

  “如果用大水漫灌的模式,每亩地每年需要用水一百七八十立方米,而用新模式,每亩地能节水超过70立方米。另外,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设施能使用20年以上。我们就等于一家‘农田物业’公司。”赵文峰说。

  在威县,这种“智慧节水灌溉系统”正在加紧建设中,威县水务局副局长张贵思和记者说,县里通过PPP模式,让全县17多万亩土地均由专业节水公司做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这样一来,全县每年便可节约农业用水1200多万立方米。

  近日,永清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三圣口乡四道堼村实施工程人员正在铺设地下防渗输水管道。

  “要趁农民春种前的短暂时间,把70多公里管道全部铺设完,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县农发办副主任李刚说。

  近年来,永清县在农发项目实施中,通过完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至今,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达3.7万亩。

  为解决灌溉用水,东光县不断推进“一村一坑塘”建设,蓄水坑塘在县内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涝时蓄得天上水,旱时浇上万亩田”。据东光县水务局局长张吉海介绍,全县对于一些原有的村庄小坑塘、关闭废弃的砖瓦厂洼池、自然存在的洼池及湿地等,进行扩挖升级改造,建成蓄水坑塘,通过储蓄雨水、引蓄客水,保障了农业用水。

  目前,东光县447个村已有坑塘790多座。为配合坑塘蓄水,东光县还自2012年起,新开、清淤沟渠152条,修建桥闸涵等水工建筑物12座。全县沟渠坑塘的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5300多万立方米,每年可冲抵等量的地下水开采。

  在引水、蓄水的基础上,东光县全力发展节水技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减少地下水开采。近几年,东光县通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及相关奖励资金项目,在全县着力建设高效农田水利工程。目前,全县管灌、喷滴灌等节水种植培养面积已达5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实现年压减深层地下水2200多万立方米。

  (据河北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廊坊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