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水利高水平发展?水利部部长在这场会议上提出路径_农业信息化_爱游戏官方全站app官网入口

农业信息化

如何推动水利高水平发展?水利部部长在这场会议上提出路径

时间: 2024-02-20 07:30:37 |   作者: 农业信息化

  中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艰巨的国家之一。在9月12日举行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中国治水实践与全球治理”专场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提出推动我们国家新阶段水利高水平发展的六条路径,包括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立完整节水制度政策、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科学安排洪水出路,优化流域防洪工程布局,系统谋划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工程体系建设,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各项功能,实行流域防洪工程统一调度指挥。”李国英提到。

  黄河水害是我国灾害防御的长期难题,在治理过程中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治调控洪水的理念。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祖雷鸣介绍,目前,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千米的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具备了防御22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的能力。

  祖雷鸣透露,黄河中游古贤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在即,将为黄河防洪安全增添新的可靠屏障。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提出,黄河中游将构建由三门峡、小浪底、古贤(待建)、碛口(待建)组成的以洪水泥沙调控为主的子体系,管理中游洪水,进行拦沙和调水调沙,协调黄河水沙关系,逐步优化调度水资源。

  此外,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紧紧抓住水沙管理调节这个牛鼻子,持续优化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干支流水库联合应用的水沙调控机制,2002年以来开展了26次调水调沙,下游河道底槽平均下切3米左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目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低了滩区漫滩几率。

  祖雷鸣介绍,2021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洪水,水库发挥拦蓄洪功能,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滩区不漫滩、工程不垮坝的防洪目标,避免了下游滩区140万群众转移安置和399万亩耕地受淹。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适度超前,开展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李国英提到。

  什么是国家水网?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ECO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从层级来看,国家水网分为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和县级水网。

  张祥伟指出,国家水网的结构最重要的包含“纲、目、结”。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重点解决国家层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实现大尺度的空间均衡;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重点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以具有控制性地位、控制性功能的调蓄工程为“结”,重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为什么要建设国家水网?张祥伟指出,我国汛期降水占全年的60%至80%。从人口、土地、水资源的分布来看,北方地区46%的人口占了63%的耕地,但只有18%的水资源,“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就需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在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

  此外,我国一些地区用水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引发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我国特定的地理和天气特征情况决定了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次。“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水利工程相互连通和协同融合不够。”张祥伟指出,这一些因素都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标准的国家水网,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初始水权分配,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发展节水产业,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李国英提到。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中国将农业节水作为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先后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从工程、管理、机制、技术等方面推进农业节水。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建成了7326处大中型灌区,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中国政府持续加大投资,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自1998年起共投资2500多亿元,对3400多处大中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3亿多亩,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升。”陈明忠说。

  此外,我国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进系列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实施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行动,积极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累计建成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超4亿亩。

  在农业用水权制度改革方面,陈明忠介绍,我国组建了国家级水权交易买卖平台,对节约水量进行有偿转让。2022年,全国交易农业用水量5600多万立方米。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将农业水价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实施按量收费,对种粮农民用水予以精准补贴,确保总体上不增加种粮农民负担。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超过7.5亿亩。

  此外,李国英提到,推动我们国家新阶段水利高水平发展还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从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实现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全过程数字化预测、智能化模拟、前瞻性预演,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支撑前瞻性、科学性、安全性决策。”

  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和法规,建立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