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答复的函_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_爱游戏官方全站app官网入口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2023-12-01 15:18:06 |   作者: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要指示精神,从始至终坚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目标,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以来,通过国土资源、发改、农业、水利、农发等部门一起努力,建成高标准农田771.39万亩,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市现有耕地面积885.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7.15%,建成率居全省第一位。尤其是2019年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健全标后监管制度,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后监管6项管理制度10项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量化质量管理标准、厘清参与各方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坚持定期督查调度,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市级每月一督查、每月一调度制度,定期对督查情况做通报,坚持县级“两会两报一同步”制度,做好工程内业、外业同步, 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对县区年度考核内容。引入第三方跟踪管理,根据个别县区缺乏相应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力量薄弱等真实的情况,采取聘请第三方的方式,强化跟踪审计、检验测试、全流程管理。加强参建人员管理,加强对项目总监、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管理,保障施工现场适时有序进行,对未能到岗履职的人员和单位,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约谈、通报、罚款等处罚。进行优质工程评选,开展“树亳州农发形象,铸农田精品工程”优质工程评选活动,印发《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优质工程评选的通知》、《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项目评选办法(试行)》,通过评优和表彰,促进参建各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田易涝点治理。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农田易涝点排查和整改工作的要求,促进我市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我局联合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对全市农田易涝点进行摸底排查,2022年共排查出885个易涝点问题,2023年截止到目前共排查出294个易涝点问题,共落实专项资金共2600万元用于农田易涝点问题整改。同时,加大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建设和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市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三是签订资产移交协议。验收合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与乡镇签订《工程管护协议》,明确建设工程移交清单和管护责任,项目资产交由项目所在乡镇使用。项目资产移交后,县级农业农村局指导乡镇建立完整管护制度,并监督乡镇与项目村委会签订管护责任书,村委会筹措管护经费,落实具体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管护工作。

  四是制定建后管护制度。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巩固农田建设成果,加强建后管理和养护,使建成的农田工程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试行)》,明确了由乡镇作为农田建设工程的建后管护主体,村民委员会具体落实相关建后管护工作,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对各自土地流转范围内的农田建设工程进行管护,各级均要配套一定的管护资金,确保农田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在此基础上对管护办法做修改完善,将以市政府的名义尽快出台《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2020—2022年省、市、县三级共安排管护资金1693.79万元,有效保障了农田建设工程的运行和维护。

  (一)制定规划方案,严格设计要求。起草了《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建改并举、注重质量,坚持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坚持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我市在实施高标准农田设计时,结合当地实际和需求,分类施策,涡河以南地区机井深度控制在35m,涡河以北地区由于地下水位普遍较深,机井深度控制在40m,所有机电井深度统一控制在40m。针对不一样的区域,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高标准建设重点内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建设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充分动员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设计,项目所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小组干部会、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会等三个会议,介绍好有关政策、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组织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等,共同勘查现场,全面摸排当地农田建设基础信息,了解掌握正常年份和旱灾、涝灾年份的供水、排水、地下水位、水流走向等情况,全面准确掌握情况,使高标准农田设计的具体方案更贴合当地实际。遵循“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并重”原则,提前谋划,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突出“两个优先”,一是优先对2018年之前建设标准偏低、设备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高标准农田做改造提升;二是优先对“两区”片块,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新建改造提升;三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重点对一块田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农产品种植区域优先进行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

  (二)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考核制度。要求县(区)项目建筑设计企业在农田建设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工程登记移交手续,将资产移交至项目所在乡镇,再由乡镇安排村民委员会实施管护,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压实,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乡镇村的共同管理。对于具体的管护制度及管理措施,在《安徽省农田建设工程管护规定》(皖农建〔2019〕157号)和《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试行)》(亳政办秘〔2020〕88号)的基础上,市政府正在积极完善制定新的《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并要求各县区和项目所在乡镇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细化落实,并且对项目工程的管护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将其纳入县区对乡镇、乡镇对行政村的考核范围内,切实保障管护责任,同时,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在符合一事一议政策前提下,提倡村民委员会组织受益农户形成投工投劳,引导群众参与建设,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聘请项目区内的老党员、老村干、退休老干部等兼任农民监督员,印制了《农民监督员监管工程质量明白纸》,便于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落实管护经费,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进一步明确管护经费标准、分担比例,多渠道筹集管护经费,各级政府将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允许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标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作为管护资金的重要补充;探索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商业保险介入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质保期内,由中标承建单位管护;新型经营主体使用的农田基础设施由新型经营主体管护。加强管护经费的使用管理,依据自己真实的情况县(区)可统筹使用,也可分配到乡镇使用,发挥其情况熟悉、灵活高效的优势,及时修复,不误农时。

  (四)鼓励土地流转,加快提高科技含量。由于土地流转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而高标准农田是土地流转经营的强力保障,便捷的用水,通畅的沟渠,阡陌的机耕路让土地流转带来了较大收益,全力发展土地流转,大户由于农用基础设施的使用率普遍高于普通农户,对其依赖性更高,将更加自觉对设施进行管护。按照2021年全市至少选择1个项目,2022年开始每个县(区)至少选择1个项目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统筹涉农资金,聚集资源要素,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注重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改造提升农业,加强农业遥感、大数据、物联网应用。2021—2022年共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5个,总投资27610.25万元,建设面积11.9万亩。其中2021年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占地5000亩,围绕无人农场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主要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的精确感知、远程传输和智能分析等技术为支撑,在工程、信息和管理三个层面上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具备灵活适用的自动化监控体系、先进高效的水利信息化体系、科学完备的水管理保障体系等功能特点的现代化项目区示范工程,实现配水精准化、灌溉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工程数字化。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土地流转。

  今后,我们将以次建议为契机,逐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竭尽全力履行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职责。